陶淵明詩中的水墨田園農村建築,驚艷了所有人~美呆了
每當提起現代繪畫大師吳冠中時,我們總能想到他筆下的舊時江南:
白屋連綿成片,黛瓦參差錯落。
曾經是尋常巷陌,多年後卻是很多人記憶中永遠回不去的故鄉。
而如今,這份執著有了現實的寄託,這裡不再有鄉愁,它便是杭州首個新杭派民居示範項目——東梓關村。
隔著墨綠的田野,遠遠的一片白色建築如畫卷立在其間,如夢如醉,如詩如歌,似仙境又像人間。
為了保護村里80幢明末清初的歷史建築,同時滿足村民重建新宅的希望,
東梓關村統一在村南代建了46戶杭派民居作為安置房,由此誕生瞭如此美麗的建築群。
與其它美麗鄉村建設大批量的複制相同房屋不同,東梓關的設計團隊在處理新老建築關係時,
選擇從意境上和諧共生,將國畫大師吳冠中的水墨江南作為搭接新舊建築的橋樑。
在設計之初,為了要弄清村民的訴求,設計團隊多次與村民溝通,發放調查問卷最終敲定了
設計定位:以低成本兼顧設計感,來實現生活品質的改善。
房屋朝向遵循當地“ 堂屋坐北朝南,院落由南進入”的習俗,同時確保私密性,
戶與戶之間完全獨立,不共用一堵牆,並保持1.6—3.2米不等的間距。
不打破他們的習慣,才是對生活方式最好的尊敬。在前期考察時,設計團隊就發現,
當地的很多農民還保留著在院子裡洗衣服,用土灶做飯的生活方式。
於是放棄常規的院落佈局,每一戶都設計了三個功能不同的小院子,前院放置單車、
農具等,側院放置柴火、雜物,而後院用作休閒綠化。
房子統一規劃成3層,總面積有290㎡到340㎡不等,包括客廳、儲藏室和4個以上的臥室。
院子的外牆以實面為主,而院內的空間牆面,以半虛及玻璃為主,從而保證了良好的採光。
同時,利用具有保溫效用的樓板、防水外牆以及雙層中空玻璃,配以白塗料、
灰面磚與仿木紋金屬格柵等,減少對木頭、夯土和石頭的用量,既有效縮短施工週期,
又便於村民日常使用與維護。
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們,基本不會使用電腦,更缺乏對外界信息的獲取。他們便把村里的一樁
老房子改造成鄉村圖書館,讓村民們在這裡了解外面的世界。
他們還在村口,設計一個公共開敞的村民活動中心,用於紅白喜事、鄉村展覽及各種活動
交流的場所,豐富了村里的娛樂生活,也讓這個曾沒落的鄉村,重新煥發生氣。
整片民居分為4種房型,建築面積在290~340平方米不等,各家抽籤選房,只需花
1376元/㎡的建造成本價,就可以住上漂亮的回遷房,過上畫中的詩意生活。
東梓關的農民回遷房規劃設計,是由GAD公司的孟凡浩設計團隊創作,對傳統的美麗鄉村規劃起了很好的引導和啟發,
成為當前鄉村改造的一股清流。
建築設計模型
為了能“望山看水記鄉愁”,在古村落保護工程的推進過程中,東梓關並不是簡單地照搬舊村改造方式,而是在傳承與創新的基礎上,以傳統文化為紐帶,統一設計、因地制宜地建造杭派新民居。
這既有效避免了村民各自建房,對古村落整體保護的破壞,又真正解決了村民生活居住不便、留不住年青人的尷尬困境,用新生的手法重構了鄉村的美與生活。
如今,對於離開東梓關村,在外謀生的年輕人來說,家鄉也因為越來越多的關注,從一個過年過節時才能記起的模糊符號,變成了不必遠行的新選擇。
最前沿設計風向 2018-01-19 12:12:47